注入新活力 助力新发展——武汉市依托“一平台一系统”便利中小企业融资取得成效
来源: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
近年来,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营业管理部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积极指导辖内金融机构加大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以下简称中征平台)、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以下简称登记系统)应用力度,聚焦重点产业,有效盘活企业动产资源,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助力辖内科创企业、农业、绿色产业等多领域项目高质量发展,切实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截至2024年7月末,全辖通过中征平台促成融资854笔、金额492.3亿元,其中服务中小微企业139家,促成中小微企业融资笔数498笔,占比58.31%,融资金额270.5亿元,占比54.95%;全市各类经营主体通过登记系统办理各类业务登记9.9万笔,其中担保人为中小微企业的初始登记8.1万笔,占比82.11%,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查询服务23.5万次、同比增长4.6%。
一、加大宣介力度,深化融资服务新效能
一是抓业务督导,定期通报金融机构工作进度,压实各方责任,加强现场督导,对好的做法和取得的成绩及时宣传推广。二是抓企业需求,综合运用宣介会、银企座谈、现场调研等方式,深入了解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发展现状及供应链上企业的融资需求。三是抓宣传引导,充分运用金融机构微信公众号、线下网点,地方媒体等线上线下宣传阵地,常态化推广动产融资业务模式和业务优势,持续提升中征平台和登记系统知晓度。
二、聚焦链上企业,激发科技金融新活力
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营业管理部持续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推进产业链核心企业与中征平台进行系统对接,争取形成更多立足产业、以融促产、适配需求的供应链服务新模式。围绕发展供应链金融,以中征平台为抓手,加强应收账款融资服务,以核心企业对接为突破口,有效盘活产业链企业动产资源。近年来,推动武汉长飞光纤、武汉建工集团等企业对接平台取得良好效果。
2023年,新增推动核心企业武汉神宇电气有限公司与中征平台完成系统对接。该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各类金属柜体和高、低压配电设备的生产、销售和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认定的瞪羚企业,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企业具有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拥有多项专利,上游供应商30户左右,年度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达5000余万元。以核心企业带动链上企业发展,对于武汉市产业链集群发展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截至目前,武汉市已对接核心企业累计通过中征平台成交620笔,实现融资7.87亿元。
三、盘活生物资产,开辟金融帮扶新场景
养殖企业普遍存在固定资产少、第三方担保难、有生物资产却难抵押获贷等诸多难题。武汉辖内兴业银行武汉分行、汉口银行、武汉农村商业银行等多家行同步推进,共同助力乡村振兴,以贷助农,截至目前,已实现生猪、牛等活体抵质押13笔,涉及牲畜3.4万头,发放贷款1.9亿元。
湖北今楚联合育种科技有限公司专业从事种猪基因改良繁育,集结了8家种猪养殖行业龙头企业以及数十名农科院专家,致力于解决中国种猪行业源头问题。在企业走访中,兴业银行武汉分行了解到企业有融资需求,探索出“活体抵押贷款+生物资产监管”业务模式,融合“物联网+区块链”技术,实时将活体生物数据传输至“兴业银行生物资产数字监管平台”,实现养殖全流程记录追溯。兴业银行武汉分行以种猪作为质押物,将900头种猪处置权通过登记系统质押与存证,为企业发放贷款1963万元,帮助企业将“生物资产”变“真金白银”。
四、探索多元创新,助力绿色金融新发展
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营业管理部积极落实“双碳”战略目标,督促辖内金融机构依托登记系统有效拓展动产和权利担保范围,丰富场景应用。近年来,矿区生态修复特许经营权、排污权、绿色电力证书收益权以及各类清洁能源发电设备等绿色贷款项目抵质押登记类别不断扩充,对绿色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逐年加大。据统计,武汉辖内各金融机构已在登记系统中实现各类抵质押登记、融资租赁业务中涉及绿色产业投放160笔,其中涉及清洁能源类合同金额约22.45亿元。
武汉某新能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分布式光伏发电、风力发电、购售电、充电桩网络等新能源项目投资及建设运营于一体的综合能源管理企业及系统集成商。交通银行湖北省分行在了解到企业符合“双碳”要求后,以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合同能源管理协议项下收费权质押,通过登记系统进行登记,向企业投放了5800万元分布式光伏项目贷款,这也是武汉市银行间市场首单“双碳”项目贷款、首单“分布式光伏”项目贷款,助力经济绿色低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