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甘肃分行副行长刘旭华:三项征信基础设施助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来源:新华财经
9月10日,第八届“甘肃·祁连山论坛”在兰州举行。在10日下午举行的“做强产业、提振消费:金融业‘五篇大文章’的甘肃方案”分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刘旭华就“征信赋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甘肃实践”发表了演讲。
图: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刘旭华
刘旭华表示,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紧紧围绕建立覆盖全社会征信体系的中心任务,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对征信赋能实体经济提出的新要求,大力推广应用征信基础设施,积极构建“征信赋能、以信促融”的融资增信体系,切实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为经济金融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围绕中小微企业融资面临的难题,刘旭华重点介绍了中国人民银行建设运行的三项征信基础设施。
第一项是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简称“资金流信息平台”)。刘旭华表示,资金流信息平台能够很好地反映中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收支状况、偿债能力,可以直接用来衡量中小微企业的信用状况,是中小微企业最优质的信用信息。资金流信息报告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方案,为广大企业建立第二张“经济身份证”。资金流信息平台具有四个方面优势:一是流水数据真实,破“首贷”难题。二是信用动态评估,企业信用画像更加精准。三是数据覆盖面广泛,激发数字金融发展潜力。四是定位公益性服务,拥抱普惠共享理念。
目前,甘肃省已完成了全省主要银行机构接入资金流信息平台的“全覆盖”,截至8月末,资金流信息平台已帮助2000余户企业获得授信融资53.78亿元,助力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成效初显。
另外,资金流信息平台赋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能夯实评估基础,为科技金融全周期赋能增效;二是能实现企业广覆盖,有效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深度;三是能畅通互联互通的数据通道,激活数字金融发展潜力;四是能构建可塑性金融场景,助力绿色金融、养老金融等特色金融产品创新。
第二项征信基础设施是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简称“中征平台”)。刘旭华介绍,中征平台依托互联网,为应收账款融资交易中的债务人、债权人及资金提供方提供融资需求和融资意向的传递、应收账款确权、融资成交信息反馈、应收账款债权转让通知等服务,推动资金供需双方应收账款融资交易的快速对接。相较于其他供应链平台,中征平台具有公信力强、对接机构多、辐射范围广、安全性高等优势。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发展,中征平台形成了核心企业供应链融资、中征“政采贷”、中征“医保贷”三种业务模式。在多部门联合推动下,全省32家供应链核心企业、2家市级财政和2家地方法人银行机构与中征平台实现对接,累计融资1173.61亿元,其中中小微企业融资639.86亿元,占比55%。
第三项征信基础设施是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简称“统一登记系统”)。刘旭华介绍,统一登记系统从担保物权公示的角度,保护担保债权人的优先受偿权,是我国首个基于互联网的担保物权登记平台。登记系统提供七大类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和查询服务,公示物权权利状况,确定物权优先顺位,提高动产担保交易的效率与透明度,预防和解决权利冲突,在很大程度上盘活了动产资源,提升了企业融资的可得性、便利性。该系统具有查询便捷、标准规范、服务高效的特点,为金融机构敢贷、愿贷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是动产融资得以蓬勃发展的基础设施。
刘旭华表示,上述“两平台一系统”和征信系统共同形成了中国人民银行完整的征信产品服务矩阵,能够为金融机构和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全方位、多维度信用信息服务,为金融“五篇大文章”和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助力,从而真正改善目前中小微企业所面临的融资难题,开启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美好航程。